层峦叠嶂山林翠,碧水清波白鹭飞。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工作力度的加大,岑巩县龙江河、小寨河、下溪水库等水域逐渐成为白鹭、草鹭、牛背鹭等珍稀鸟类的理想觅食地、栖息地。从它们的视角俯瞰思州大地,一幅天蓝水清山美的生态画卷正徐徐展开。
岑巩县城全景 吴学明摄
以初心强党建 给生态画卷增添一抹红色。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项重点工作,省、州、县高度重视,全面贯彻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黔东南州生态环境局岑巩分局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不断校准思想的“时针”、行动的“分针”、作风的“秒针”,以党建引领生态环境工作,将党建融入生态保护全过程,切实为生态画卷增添一抹红色。
黔东南州生态环境局岑巩分局结合“两学一做”、党史学习教育等活动学习党的历史、理论、政策,促进党员学习常态化、制度化,确保思想的“时针”不能偏;落实“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谈心谈话等制度,促进党员将行动统一到党的决策部署上来,确保行动的“分针”不能慢;加强生态环境领域反面典型教育,促进党员干部铸魂补钙,确保作风的“秒针”不能停。
思旸镇铜鼓田村住房 吴学明摄
以决心治污染 给生态画卷增添一抹蓝色。治污难,决心治污就不难。十年间,黔东南州生态环境局岑巩分局以壮士断腕的决心针对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积极开展“三三制”、“双随机、一公开”执法检查、“打非治违”等专项行动,有力打击生态环境违法排污行为,PM2.5浓度、VOCs排放量明显下降,保障全县大气、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真正实现天蓝水清。
舞阳河畔,树木丛生,郁郁葱葱。今年六十岁的杨焕英正在树荫下乘凉,与老乡聊变化、说新城。回想起岑巩这十年的变化,杨焕英感慨颇多。“以前舞阳河两岸还没有这么多树,灰尘也比较多。近些年来,岑巩的变化太大了,环境变得好多了。我们每天都可以呼吸新鲜空气,到河边散散步,在树下聊聊天。”杨焕英如是说,脸上洋溢着幸福。
杨焕英来自天柱县,现已在岑巩县城定居。当问及定居岑巩的原因时,她告诉我们:“一方面是家人在这边上班,另一方面是这里的生活环境挺好的。同时,我也相信岑巩将来会越来越好,越来越宜居。”
据了解,近三年来,黔东南州生态环境局岑巩分局共出动执法人员1300余人次,检查企业800余家次,提出整改建议205条,立案环境行政案件24件,行政处罚370余次,移送公安3件,震慑环境违法,不断加强对排废企业的监管服务。岑巩县大气、水、土壤、固体废物等污染得到有效管控,守护了碧水蓝天,为岑巩生态画卷增添一抹蓝色。
思旸镇苦竹笼图片 吴学明摄
以恒心守家园 给生态画卷增添一抹绿色。美不美,看山水。如今,岑巩县生态环境质量整体稳中向好,其中,水环境质量稳定达标,全县千人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始终保持在100%,思旸镇和下溪水库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两河口、水尾镇于河等出境断面水质优于Ⅲ类,均满足水功能区划要求。土壤环境质量整体良好,未发现重金属土壤污染,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基本保障。
为了守好来之不易的生态成果,黔东南州生态环境局岑巩分局坚持监测与治理相结合、执法与普法相结合、修复与维护相结合,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持续推动生态环境工作再上新台阶。
监测与治理相结合。持续加强对龙江河、下溪水库等水域的水质监测,完成辖区内11个乡镇千人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每月一次28项指标的监测工作,配合生态环境执法队伍开展应急监测和执法监测,以便为环境治理提供数据支持。
执法与普法相结合。按照“谁执法、谁普法”的要求,在执法过程中加强对企业、群众的普法教育,通过短视频、公众号、宣传册等方式广泛宣传《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切实增强企业、群众的环保意识。
修复与维护相结合。坚持“生态修复与生态维护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工作要求,聚焦山、水、林、田、湖(库),针对执法过程中发现的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及时督导责任主体落实整改,对关闭退出的非煤矿山落实生态修复,做好检查维护,做到问题早发现、早治理,切实维护好全县生态环境。
大有镇下溪水库图片 吴学明摄
笃行不怠守初心,踔厉奋发再向前。黔东南州生态环境局岑巩分局将继续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筑牢生态安全屏障,以高水平生态环境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