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岑巩县聚焦高额彩礼、人情攀比、厚葬薄养、铺张浪费等突出问题,创新运用“宣传引领、降费惠民、机制推动、服务提质”四维举措,精准破解陈规陋习,全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让移风易俗在基层落地生根。
一是宣传“广”,文明理念入人心。紧扣清明节、春节等关键节点,制发《清明节文明祭祀倡议书》,组织乡镇(街道)召开移风易俗专题推进会。动员党员干部、村支“两委”、驻村干部组建宣传志愿服务队,通过赶集日宣讲、村广播播报、微信群推送、宣传栏张贴等渠道,解读《岑巩县规范操办酒席行为管理办法》,推动文明理念走进千家万户。截至目前,通过设宣传咨询台,发放相关条例、办法及倡议书1000余份,讲解鲜花祭祀、网络祭祀等绿色祭祀方式,解答群众疑问120余次,制作《抵制乱办酒席》短视频,用接地气的语言和场景在本地社交平台传播,播放量超3000次,让文明理念更生动融入群众生活。
二是降费“实”,惠民政策减负担。围绕殡葬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以“减项、降费、提质”为核心,将殡葬服务与民生实事结合,把县殡仪馆延伸服务项目从21项精简至10项,规定丧葬用品进销差率不超30%,政策实施后,每位治丧群众可减免费用约1600元。同时,建立殡葬服务回访机制,从收费、服务、环境等维度跟踪问效,确保政策红利直达群众,通过回访40名丧属,满意率达100%。
三是机制“活”,群众主动践新风。依托镇村红白理事会,进一步完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明确宴席规模、宴请范围、酒席价格、随礼金额等标准。指导各乡镇(街道)组织辖区内从事丧葬活动的民间从业人员开展移风易俗政策培训12场、覆盖120余人,引导其发挥“中间人”作用,主动向群众宣传“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其他不办”的文明理念,推动移风易俗从“政府倡导”转向“群众自觉”。
四是服务“优”,贴心保障增信任。构建“政府领导、民政牵头、部门协作、社会参与”机制,加快殡葬基础设施建设,以优质服务规范不文明治丧行为。现有1个殡仪馆正常运营,馆内悼念厅、停车场、治丧设备等配套齐全,4个殡葬设施项目稳步推进。针对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出台《岑巩县易地扶贫搬迁小区殡葬优惠政策实施方案》政策,累计惠及群众9户,补助4.46万元。同时,县乡村三级工作人员主动靠前,红白事办理前上门宣传、事中跟踪检查、事后收集反馈,以贴心服务减少群众顾虑,提升群众对移风易俗改革的信任与支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