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近年来,岑巩县客楼镇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积极争创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镇,通过抓思想聚合力、抓基础强堡垒、抓宣传创氛围、抓产业助发展、抓治理夯根基,不断开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局面。
抓思想聚合力,坚定民族工作正确方向。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党的民族政策、民族法律法规等纳入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融入“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党内政治生活,多形式开展干部职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让“两个共同”“三个离不开”“四个与共”“五个认同”等民族团结进步理念入脑入心。同时,把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与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法治建设等中心工作相融相促,团结带领各族群众携手奋进,同心共建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幸福家园。今年来,党委理论中心组集中学习3次、党委会议学习18次、党员干部集中学习9次。
抓基础强堡垒,筑牢民族团结组织基础。成立由镇党委书记、镇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其他班子成员、各职能站所和各村党组织书记为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自职责,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创建目标任务,推动创建工作有序开展。积极推进“抓党建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将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列入各村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工作责任清单的重要内容,列入年度述职评议考核的重点,切实发挥各村党组织及广大党员在营造“民族团结一家亲”氛围中的“组织员”“宣传员”“讲解员”“服务员”功能。今年来,发展党员1人,储备入党积极分子20人,组织各村党组织开展各类培训共计10余次。
抓宣传造氛围,筑牢民族团结情感基础。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筹辖区门户外电子屏、“微客楼”公众号等,刊播宣传标语和创建工作信息40余篇(条),设置宣传标语22幅。在旅游景区植入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视觉形象,建成红豆杉景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活态”教育基地,让景区成为各族游客的精神加油站、心灵休息站、文化交流站。组织开展“弘扬伟大建党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夏避暑·锦绣杉荷·康养客楼”、美丽乡村“篮球赛”等集农文旅体为一体的大小型活动6场次,推动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增进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
抓产业助发展,筑牢民族团结经济基础。围绕“三个一万”(万担烤烟、万亩中药材、万亩经果林)主导产业和“两茶”、稻+N等特色产业,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四联双增”等发展模式,通过邀请省农科院、贵州中医药大学等农技专家深入种养殖基地开展专题培训和现场指导,与种养殖户建立结对帮带机制,以“专家帮大户,老户带新户”的方式,促进各族群众同发展、共致富。2022年全镇发展烤烟3450亩,产值1120万元;中药材9800余亩,产值4000余万元;精品水果8000余亩,产值2600余万元;辣椒1800余亩,产值720余万元;高山云雾茶1200余亩,产值400余万元;油茶2353亩,户均产业达11亩,户均产业收入达3.7万元。
抓治理夯根基,筑牢民族团结社会基础。积极探索“五治融合”(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治理模式,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宣传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和民族法律法规,通过“院坝协商”的形式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建立“合约食堂”规定制度和文明积分超市管理制度,积极引导各族群众破除陋习,约出新乡风。大力开展法治教育普及行动,强化“法律明白人”的培训,深入开展法治实践进村、法治宣讲进校园活动,不断提升各族群众的法治意识。依托“雪亮工程”“志愿服务智能化”等现代化科技,建立“互联网+”治理模式,推行“一门式”受理、“一站式”办理,切实推动党的民族工作社会化、法治化、人文化、数字化。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