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近年来,岑巩县紧紧围绕“坚持稳中求进、提速转型、又好又快”的总基调,切实履行环境保护职责,坚决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坚持依法管理环境,大力实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全面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在经济快速增长的情况下,环境污染加剧趋势得到了遏制,全县整体环境质量逐年改善。
1、 环境保护能力建设情况
该县环境保护工作起步较晚,基础较薄弱。近年来,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步伐加快,加大对环保能力建设的投入力度,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一是建成了县城空气自动监测站一座,投入资金约100万元。二是落实了环境监测、监察能力标准化建设人员编制,为今后环保工作提供人力保障,为实现环境监测、环境监察能力标准化建设达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三是积极申报环境监测业务用房项目,并已落实项目选址及办理相关用地和规划手续。四是开始筹备舞阳河岑巩县入境断面水质自动监测站项目前期工作。五是启动建设岑巩县鑫华汽车修配检测城项目(含汽车尾气检测)。
2、 水环境保护工作开展情况
1.主要河流水环境保护情况:近年来,该县积极开展水环境保护工作,按照县环境总体规划要求舞阳河、龙江河、异溪河、龙鳌河等主要河流附近企业搬迁至工业园区内,现已逐步实施搬迁。同时,关闭了2家在龙江河岸附近的企业,并于2013年底完成东风、东征两企业堆放在龙江河岸的锰渣治理工程,排除了环境污染隐患,全县水污染加剧的趋势得到了较好的控制,并呈逐年好转趋势。
2.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情况: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源地2个(分别是禾山溪及思阳镇新安河),乡镇集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10个。为确保群众饮水安全,重点加强对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的保护。一是积极开展城乡12个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监测,每月监测1次,全年12次,达标率均为100%。二是开展贵州省黔东南州地级以下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2013年度环境状况评估工作,并编写评估报告。三是积极申报并组织实施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将思阳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作为重点加强整治。四是制定《岑巩县畜禽养殖禁养区和限养区划分方案》,将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定为畜禽禁养区,确保饮用水安全。
3、大气环境保护工作情况
全县城环境空气质量总体良好,从近半年监测结果看,县城环境空气优良天数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以上的占全年总天数的95%以上。
同时也为改善空气环境质量积极开展各项工作:一是积极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并开展大气环境污染专项整治活动,由县人民政府组织县工信局,县气象、县经济开发区,县住建局,县卫生局,县环保局等职能部门加强对我县大气污染源的管控。督促县工业园区有色金属冶炼企业及新建项目单位严格执行环保“三同时”制度。二是联合县住建局、交通局、市政局等部门对我县新兴城区建设工程施工场地扬尘控制、渣土运输车辆密闭情况进行检查,督促各建筑施工单位做好防尘,防沙等防控措施。三是市政加大对城区道路的清洁频次,对洒水车清理不到的区域坚决人工冲洗,确保减少城市交通扬尘。
4、 固体废弃物处置情况
该县产生危险废物单位有4家,贮存总量约为240吨,其中贵州省岑巩县东正锰业有限公司有129袋约1.2吨;贵州省东风锰业有限公司存有136袋约0.4吨;华星冶金有限公司有216吨,华星集团贵州省岑巩县福森冶金有限公司约22吨;四个公司厂区有专人管理,环保监察大队每2个月对其贮存及管理情况进行专项检查,未发现非法处置行为,个厂的危险废物均实现达标管理。该县高碳铬铁废渣渣综合利用率约达80%。剩余废渣由各公司运冲渣库规范堆放,硅锰合金渣100%实现回收利用。
5、 噪声、油烟治理情况
6、 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情况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的规定,加强对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促进产业合理布局和优化升级,严格把好环评审批关和项目选址关,全面推行排污许可证制度,从源头控制好污染源。一是认真贯彻落实贵州省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分级审批规定》(2012修订)(黔环通[2012]108号)、《关于印发<贵州省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豁免管理目录(试行)>的通知》(黔环通[2012]252号)和《关于进一步简政放权落实监督管理责任的通知》(黔环发[2013]9号)等文件精神,加强全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工作,今年上半年共审批项目33个,其中登记表30个,报告表3个,环保设施竣工验收项目1个。并对所有新上项目实行事前、事中、事后全程跟踪服务和监督管理,积极为全县经济发展提供优质的环保服务。二是继续做好老企业环保手续的规范工作。我局督促未完善环评手续或未获得试生产手续的企业完善相关手续。同时,指导企业完善环保相关设施,引导企业依法依规生产,这样即规范了环境管理,也促进了企业长足发展。
7、 存在问题及困难
一是由于环境监测能力基础薄弱,监测工作需依靠外来有资质的监测机构完成,虽然拟定了监测计划,但未能自行开展监测业务。二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高要求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之间矛盾日益凸现。三是水环境污染防治形势依然严峻。生态环境的破坏及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的不规范处理已对农村饮用水源地构成了威胁。四是部分企业的选址不当给环境监管增加了难度。现有的部分企业因选址的关系(如东风、东正、秦箭等),给周边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影响,引起的矛盾纠纷较多。五是环保队伍建设与日益繁重的工作任务矛盾更加突出。环保硬件设施、工作队伍与日益繁重的环保工作任务和经济社会发展对环保工作的更高要求及人民群众更高的期望还不相适应,难以满足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六是部分单位、企业和群众对环境保护的认识仍然不足。
8、 建议
1、 加强环境保护监测和执法能力建设。目前,县级环境监测、监察能力严重不足,按照国家环境监测、监察标准化建设要求差距较大,缺口资金400余万元,希望得到上级环保专项资金的支持,早日建成环境监测业务用房。
2、 加大农村环境整治力度。增加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及生活垃圾处理投入,建立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机制,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制定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环境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