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星乡紧扣乡村振兴战略部署,立足“生态资源富集、畜牧养殖传统深厚”的优势,通过“建一个组织、带一个集群、兴一个产业”,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化、规模化转型,一幅“产业兴、生态美、百姓富”的锦绣画卷,正在天星乡的青山绿水间徐徐展开。
建一个组织,拧牢产业发展“一股绳”。通过支部领航,构筑核心,依托7个村党支部的组织优势,成立以党支部书记为社员的天星乡集体经济合作社联合社,将分散的资产、土地、资金拧成“一股绳”,变“单打独斗”为“联合作战”。联合社整合力元村原高速指挥部厂房资源建成“小牛超市”,引进企业在天星村空置茶厂建设1000亩羊肚菌基地;用好用活全乡人才技术资源建成智慧农业监测平台、组建跨村农机服务队,集中乡内大型农机提高水稻制种机械化率。同时,联合社统筹东西部协作资金420万元发展肉牛养殖项目,天星大米420亩,村集体集中流转土地发展青储玉米种植300余亩,水稻制种370亩,7个村村集体经济均突破20万元以上,生动验证了“组织强则资源活、资源活则产业兴”的硬道理。
带一个集群,激活产业协同“一盘棋”。天星乡立足高山林地立体资源禀赋,科学布局,构建能人带动、多业协同、优势互补的特色产业集群,形成特色产业发展“一子落而满盘活”的“一盘棋”。在山岗村带动下,全乡采取“合作社+企业+农户”模式,发展中椒G19订单辣椒110亩,与佛山中辣集团签订供货协议,亩均收益9000元,预计实现收益100万元,成为增收富民“火辣”产业。县人大代表王文香积极发挥代表带头作用,建立“育苗+管护+采收+加工”全链条,带动30余名群众发展前茯、白芷、何首乌、西洋参等中药材2600余亩,开发了西洋参养生产品。三星村自研“春种土豆、夏爬吊瓜”套种模式,带领全村70余户群众深耕吊瓜产业,全乡目前发展吊瓜2000余亩,通过“农户管藤、企业收籽”订单采收,吊瓜籽年交易量突破60万斤,销售额超千万。
兴一个产业,织密富民增收“一张网”。天星乡深化“联村共富”模式,构建“联合社+养牛协会+小黄牛超市”全产业链服务体系,7个村合作社抱团发展,建成“犊牛采购、隔离运输、疾病诊疗、回收销售”于一体的“小牛超市”,彻底破解“引种难、防疫难、销售难”痛点,激发了农户养殖信心。截至目前,全乡养殖主体超100户,肉牛存栏达4000余头,带动农户发展青储玉米1000余亩,总产值超过6000万元。同时,天星乡立足坝区水利和土地资源禀赋,积极发挥村“两委”带头作用,组织村级合作社发展水稻制种370亩,创新推行“合作社+企业+大户”发展模式,带领发展水稻制种超百亩大户10余户,全乡制种面积超4000亩,按照合同保底计算,可实现生产收益8000余万元。两大产业双轮驱动,鼓起了“菜篮子”,端牢了中国饭碗,在全乡织就了一张覆盖广泛、联结紧密、效益显著的“富民增收保障网”,成为驱动天星乡村振兴最强引擎。
“组织强则乡村兴,产业旺则百姓富”。下一步,天星乡将持续深化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管理,强化品牌培育与市场开拓,打造“天星黄牛”“天星大米”等地域品牌,为广大山区乡镇破解发展瓶颈、实现乡村振兴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天星样板”。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