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平庄镇坚持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以“强村富民”为落脚点,紧盯“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促农增收”目标,用好用活“国企产业、经营审批、政府项目、闲置资产”四大优势资源,稳步推动村集体经济破茧成蝶,让振兴之路繁花似锦。
壮大国企产业,变“多点发力”为“一体融合”。紧紧围绕全县产业发展规划,以村级合作社为载体,本着“坝区水稻制种稳基础、山地中药材做特色、林下食用菌为补充”的农特产业发展思路,以打造现代山地高效特色农业示范区为目标,持续推动坝区、山地和林下立体产业发展。通过一体谋划、一体部署、一体推进,引进贵州金源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贵州汇隆农业有限公司、贵州苗岭黔菇菌业有限公司等市场主体,建成粮食高产示范点3个、走马坪千亩黄精产业园1个、千亩林下基地2个和百亩林下基地9个,每年至少可为村集体经济增收300余万元。
承接经营审批,变“单打独斗”为“抱团共赢”。积极探索宜商则商的发展思路,鼓励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作为经营主体,根据市场需求提供物资供应、市场营销等生产经营性有偿化服务。全镇6个行政村以“强村带弱村”帮扶带动模式抱团发展,合股成立村级供销综合服务社,通过提供日用品销售、农资销售、农业社会化服务等一站式服务,全年收入达26万余元。同时,着眼全镇烟花爆竹市场需求量大、零售经营点少、销售时间集中等特点,总结提炼包东村经营烟花爆竹店为村集体经济增收10万余元的好经验、好做法,计划在全镇范围内定点建立村级烟花爆竹店,进一步带动村集体经济创收。
争取政府项目,变“外力输血”为“自我造血”。按照“组建一支队伍、带动一批就业、成就一片产业、带富一方百姓”的目标定位,充分挖掘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社会化服务功能,支持村级合作社牵头组建劳务队6支781人,精准对接市场需求,主动承揽辖区项目,引导群众自立自强、发展致富,不断增强村集体经济的“造血”功能,实现劳务引领村集体和群众的“双增收”。2024年以来,累计为S103龙田至平庄农村道路改扩建工程、山洪沟防洪治理工程、思州北部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走马坪中药材及林下茶树菇种植基地等辖区重大项目和产业基地提供劳务就业1.6万人次,人均增收7500余元,村集体经济收入180余万元。
盘活闲置资产,变“资产包袱”为“资源财富”。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和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主导作用,全面调查摸排镇内闲置资产17个,积极探索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实现形式,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推动沉睡资产向经济效应、惠民利民转变。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营”发展思路,通过将村集体所有的办公用房、厂房、机器设备等闲置资产,以合作、租赁等形式进行处置,实现集体资产保值增值4.6万元。同时将集镇农贸市场及其配套设施移交村级组织运营管理,以门面租赁、摊位招租等方式,实现“资产变资金”,带动村集体经济年均增收8万元以上。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