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全面化保险覆盖兜底。全面推行水稻制种“农业政策性保险+地方特色保险”模式,动员制种农户、合作社、企业主动参保,协调种粮主体和保险公司合作关系,加大产业保险财政补贴力度,最高保额由1800元每亩提升至2200元每亩,目前,全县4万余亩制种田实现保险全覆盖,其中,人民财险、平安保险、人寿财险分别承保1.2万余亩、8000余亩、3000余亩。
二是社会化农机服务降本。2024年投入财政衔接资金372万元,由县供销社牵头成立农机协会,新增履带收割机4台、收割打捆一体机3台等农业机具,目前,全县现已建成产地加工分中心11个,日烘干能力可达840余吨,农机总动力达20.21万千瓦,农机具总量达6.3万余台,同时,重点推进水稻制种领域农机社会化服务主体培育,全县制种社会化服务组织已达8家,业务涵盖机播、机插、机耕、机收、机防等环节,亩均制种成本可降低近200元。
三是规模化人才培育赋能。用好省农业农村厅、省农科院、省水稻研究所、省州科技特派员等技术资源,着力培育本土高素质制种人才队伍。今年,已完成智慧制种系统技术员培训72人次,开展高素质种业人才培训覆盖620人(人次),其中:种业骨干赴省外培训120人、县内生产经营管理培训100人、县内生产技能培训400人次,制种人才队伍规模不断壮大,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四是组织化宣传推介促销。依托“国家农作物品种展示基地”建设,积极筹备水稻品种展示评价暨“看禾选种”活动,打破企业各自为战局面,2024年,基地已征集展示水稻品种118个,同时,积极联络制种主体,组织销售团队赴全国各地布点展示,为“农企对接”牵线搭桥,推动优良品种销售,其中,制种龙头贵州兆丰种业有限公司借力贵州现代种业集团等市场渠道,已拓展出覆盖全省9个市(州)的200余个销售网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