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访岑巩县人民政府!
X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部门动态
“稻”路——岑巩县水稻制种产业发展纪实
来源:今日岑巩 作者:岑巩县人民政府
字号:

古韵思州、稻香岑巩。岑巩古称思州,位于贵州省东部,属亚热带温暖湿润气候,雨热同季、光热同步、积温稳定,百亩以上坝区124个,千亩以上坝区18个,丰富的山间小坝创造了良好的制种隔离条件,具备得天独厚的水稻制种禀赋和条件。岑巩县水稻制种始于1976年,至今已有47年历史,先后被认定为“国家级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国家级水稻制种大县”,是全省唯一的“国家级水稻制种大县”。

坚持“县企共建”模式,走合力推动的全产业链发展之路。2021年,岑巩县与全国水稻种业头部企业广西兆和种业有限公司开展全面战略合作,实行县企合作共建,共同注资组建了贵州兆丰种业有限责任公司,按照“1+M+N”发展思路,旨在把贵州兆丰种业有限责任公司打造成为集研发、生产、烘干、加工、仓储、销售为一体的育繁推全产业链公司,为全县水稻制种产业全面升级打开新局面。近年来,在国家、省、州的政策引导和大力支持下,县委、县政府始终把水稻制种作为全县农业主导产业,科学制定产业规划,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推动着水稻制种产业行稳致远,为岑巩水稻制种产业走向市场化、品牌化、规模化奠定了坚实基础。2022年,岑巩县实现制种规模3.55万亩、产量782万公斤的“双突破”,水稻制种产业覆盖全县1.2万户农户,成功跻身全国水稻制种产业第一梯队。

坚持“科技强种”战略,走科技带动的技术创新引领之路。岑巩坚持汇八方之才、聚四海之智。持续深化与中国水稻研究所等科研院所的育种联合攻关,聘请中国工程院胡培松院士为种业发展顾问,与中国水稻研究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成立贵州兆丰农作物科学研究院,进一步加强“思州稻种”研发检测技术攻关。2022年,贵州兆丰种业有限责任公司成功取得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B证,实现了自主生产经营,有效破解了岑巩长期“代制种”瓶颈问题。通过与贵州省水稻研究所、广西兆和种业合作选育的“广8优35、广8优198”两个品种已通过贵州农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共建育种科研基地30余亩,完成长江上游中籼迟熟组2个企业联合体区试3组38个品种,新品种不育系异交能力技术研究28个、提纯保纯配套技术研究36个,亲本适应性技术研究60个、新品种品比218个、生产试验组合76个、科研小制种154个。

坚持“集群带动”优势,走连片发展的规模带动之路。坚持推进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机械化、信息化“五化”基地建设,打造县内“一核两翼”水稻制种产业基地,带动全县10个制种乡镇共同发展。2023年,全县共落实制种面积3.8万亩,形成千亩以上集中连片种子生产基地6个,同时,岑巩县幅射带动周边的镇远、三穗、天柱、玉屏、江口、松桃等地发展水稻制种2万亩以上,创造了“以大带小”、“以强带弱”的山区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新模式,努力建成全国水稻种业强县示范县、西南地区数字种业创新应用示范基地、贵州省水稻种业创新高地、黔东南水稻制种产业集成核心区。到2025年,全县水稻制种规模常年可保持在4万亩以上,可供860万亩大田水稻种植。

国以粮为本,粮以种为先。随着国家“粮食安全”“打好种业翻身仗”等战略部署的实施,种业发展迎来了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历史机遇期。在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岑巩县委、县政府和24万岑巩人民将始终扛起种业振兴的使命任务,充分发挥国家级水稻制种大县的品牌优势、资源优势,坚定不移推动“制种大县”向“种业强县”跨越,努力争当贵州种业发展的“排头兵”,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种业振兴作出“岑巩贡献”!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上一篇:
下一篇: